启秀书院很快招满学生步入正轨,虽有些闲话,但没触犯到谁的利益,遂无人站出来指责反对,热度一过,世人注意力转移到几万起人即将迁移到阳城和大王立太孙这两件事上。

    前者褒贬不一,年长者并不愿离开故土,奈何家中儿孙硬要去阳城过宽屋阔地的日子,只好同意迁移。有人就说大王此举是想抛弃一部分起人,以便吸纳别国人口;也有人说大王这是不忍见百姓受苦,早早让一部分起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后者得到一致赞同,都认为大公子心中有佛、手上有刀,再没有比他更让人信服的储君了。

    二月初,起王正式下诏书册立银河为太孙。

    过后几天,第一批迁移的起人动身前往阳城,银河代替起王去送行,为首的老者目含热泪拉着银河的手道:“太孙,此一去,有生之年只怕再难见您一面。老朽曾追随大王打退犬戎人,上了年纪身子不灵活才从战场上退下来,这些年老朽一直不敢松懈,只待大王再传召,老朽拿起刀就敢上场杀敌,便是马革裹尸还也无怨无悔。咱们起国日益强大,大王从未忘记我们这些老兵,略一宽松,就送我等去享清福,老朽这一辈子值了!唯一遗憾的就是儿孙不能为大王和太孙您效力。”

    言下之意就是大王没忘老兵,却忘了老兵的儿孙。

    银河正色道:“您请放心,起国不会忘记您们,后人也不会忘记您们,您们的光辉事迹会载入史册。我知道这一去路途遥远,诸位会担忧朝廷许诺的房屋土地不会兑现,又或者是被本地人欺负而上告无门,我父母去岁九月就去了阳城,同去的官兵早在阳城定居,他们若过得不好,两边来往的商人必有话说,诸位可听过一字半句的不好?”

    老者道:“太孙言重了,我们疑惑谁也不会疑惑大王,大王英明神武,他的安排绝不会出差错。”

    银河道:“人无完人,事无完事,祖父虽安排仔细,可也架不住天高地远,总有考虑不周全之处。丹青,你此行的重中之重便是好生安顿起国的有功之臣,但凡谁有半点不满,你就不必回来见我。”

    丹青拱手道:“太孙请放心,丹青绝不敢有半点敷衍。”

    银河“嗯”了声,又道:“往后天下安定,需要许许多多的治国人才,还请您转告大家,要想子孙有出息,不妨送他们上学堂,将来考取功名,祖父定会优先给他们安排官职。若是家中有些闲钱,也可把女娃送去读书识字,总有好处。”

    得到满意答复,老者心头大石落地,听到后面的话,眉头高高耸起,坊间传闻太孙迷恋他那血脉不纯的未婚妻,为了哄她开心,什么事都顺着她,不禁劝了一句:“老朽不识字,浅薄的见识也是在戏台上听来的,听闻古时候有个才貌双绝的贵妃,就因备受宠爱,被人扣上妖妃的帽子,皇帝只好忍痛赐死她。依老朽之见,不要宠爱过度,世上无人知她名姓,便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又笑着说:“人老了总是前言不搭后语,老朽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让太孙见笑了。”

    银河当然懂老人家的意思,他与世倾都不是能任人宰割之辈,他有能力让她与自己并肩而立,一起感受世人的瞩目,把她藏起来,光想想就觉得委屈了她。

    这种事反驳起来,只会让人越加认定他愚不可及,反驳的话就交由时间来说,他只道:“俗话说人老成精,有时候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能点醒旁人,受您点拨的自会尊您为师,只有糊涂人才会笑话您。”

    老者心中欢喜,嘴上说着谦词。

    丹青仰头看看天色,道:“太孙,该出发了。”

    老者要给银河磕头,银河拦着不让,叫丹青传令启程,亲自送老者坐上牛车。

    丹青过来辞行,银河压低声音交代:“你亲自去见胡图,告诉他月底一起攻陈。”

    “是,属下一定把话带到。”丹青翻身上马,作了个揖,拉住缰绳调转方向追上车队。

    银河目送一行人离去,而后骑马去了桃花林。

    今日是世倾的生辰,银河邀她到城外赏桃花,怕她等待时无趣,把丹灵几个也请上,正巧世安来府中给世倾送生辰礼,便请他护送。

    桃树临江而种,微风一吹,粉色花瓣纷纷扬扬掉落江面,与江水相伴一起流向远方。